第231页

只是不能超过八道题。

毕竟时间有限, 出的题太多了, 只会扰乱贡生们。

周自言展平题目,一道一道阅读过去。

原来敬宣帝就出了四道题, 道道都是策论时政。

殿试之前的主考官皆是朝廷官员,虽是主考官, 但在出题方面也不敢越过皇帝去,所以束手束脚。

来到殿试,出题人正是陛下自己,那可不就随便写了么!

所以周自言就看到了这样四道题。

第一道题:【朕与大臣共理天下,孰为最?朕今以为大臣有不听者, 欲以闻, 宜何以用?】

翻译一下, 便是在问‘朕和大臣共同治理天下,那这天下到底算谁的?朕现在觉得有些大臣不听话,想让他们听皇帝的话, 该用什么办法?’。

“……嘶。”周自言看着这第一道题,忍不住搓搓手腕虎口。

他实在怀疑, 敬宣帝出题的时候是不是喝大了, 不然怎么一上来就问这么尖锐的问题?

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若是放在以前,若是放在现代,周自言肯定会回答,这是人民的天下, 就算你是皇帝,那也不过是国家的代理治理人, 要是没了人民,算个锤子皇帝。

可这里是古代,此题只有一个答案,那便是皇家的天下。

“……”周自言笔尖蘸墨,在心中组织语言。

若是以前……若是以前!

他是锋芒毕露,言辞尖锐的。

可经历过罢官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变得圆滑一些。

周自言想定主意,拿过草稿纸,写下第一个字‘臣’。

他又顿住了。

是要圆滑一些,可就一定要抛弃自己固定的思想,变成像芸芸众生一般的人么?

他是来自现代的周自言,不是大庆土生土长的读书郎。

他受到的教育是‘公平’‘透明’‘尊重’……

这些都是组成他这个人的基本规则。

正因为他有这样不同于古代的思想,才让他有了现在一身的虚名。

他费劲回到京城,不就是想用自己的思想和学问,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努力让大庆变的更好。

如果从这一刻开始,他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他还是‘周自言’么?

所以……不要改了吧!

周自言提着笔尖,垂下眼睫,“……嗯。”

不改。

以民为重,轻对皇权,这才是他周自言。

但他确实可以变得圆滑一些。

大不了,就在文章末尾加两句‘此皆臣一人之心,其迹未必对也’。

敬宣帝坐在帘幕后方,看到周自言踌躇半晌终于开始动笔,他摆摆手,让旁边持扇的宫女们停下,径自带着随身公公走出帘幕。

他先是走到左侧,林范集看到敬宣帝的眼神,心中了悟,小步迈出自己眼前的帘幕,跟在敬宣帝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