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是便是。”林范集不在乎。
“……”周自言,虽然生气郁闷,但林范集说得有道理。
会试不比之前的考试。
会试地点就在京城,所以许多学子都会拿到本地官员给的举荐信,提前去京城住一段时间,感受一下京城官学的氛围,也算熟悉一下京城的环境。
庆京省设有许多官学,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国子监。
国子监只接收皇族子弟,和京城本地的官宦子弟入学。
再者就是大庆各地考过乡试,前往会试的举人学子。
后者可以凭借举荐信,在国子监一直读到考过会试殿试为止。
不过国子监要的举荐信,可不是本地官员就能签发的那种。
所以每年国子监接收的各地举人,也就五六名。
周自言上一次考到解元后,凭借自己努力,终于从京城一位官员手里拿到举荐信,去国子监读了一年。
不愧是举国至高学府,短短一年,他就收获颇丰。
说实话,再来一次,他还想去国子监再体验一回,不过……
周自言看到手里一个有些泛旧的简陋荷包。
这是宋卫风亲手缝制的,在他考童试那年送给他。
周自言一直放在包袱里保存着,只要带着包袱出行,就会带上这个小荷包。
还有那帮孩子……他们如此信任自己,愿意跟着自己读书。
他怎么能直接就这么离开?
或许人生总是这样充满选择,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有得有失。
但既然他已经承起这么多深情厚谊,那就不能随便抛下。
林范集又说:“你可还记得你从前在国子监的同窗?就是与你关系最好的那几位。你以前读书遇到问题,总是他们帮你熬夜解答。”
“他们现在都在国子监做先生,听说今年遇上几个刺头,整日都与他们作对。你不去帮帮忙?”
“……”周自言刚刚稳定下来的心,又动了。
门外的宋卫风听到此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捏紧袖子,悄无声息的离开。
他得去寻那几个孩子,和他们商量一个好办法。
周大哥为他们已经付出良多,他们不应该成为周大哥回京城的绊子。
周自言那天和林范集聊了两句国子监的事情,这事就一直压在心中,成为他心里一块大石头。
一面是上一次的遗憾,和友人,一面是现在的夫子责任,手心手背都是肉,周自言思考了几天几夜,也拿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