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记下来了。将来等你们考中了,我拿出去卖钱。”宋卫风捏捏宋豆丁的鼻尖,“不知道几位小秀才的亲笔注解,能卖几个银子。”
周自言背着扇子走过来,插嘴道:“那可是能卖许多钱。”
周自言也挺震惊的,没想到宋卫风已经无师自通了错题集一样的东西。
翻看这份记录,周自言仿佛从这些考题和墨迹上,看到过去用功读书的日日夜夜。
周自言从腰封中摸出二钱银子,“宋公子,周某买下这份记录,这些银子,拿去买些零嘴吧。”
“这本来就是你出的考题,你若是需要,拿走便是,何必再给银子。”宋卫风这么说着,却收下银子,笑着说,“但我知道你定是不会再拿回去的,这银子,待会就变成各色点心零嘴,进到孩子们嘴里。”
“就你机灵。”周自言合上折扇,敲了宋卫风一下,拿走宋卫风的记录。
坐在主位,周自言看着这份厚厚的记录,心中颇有成就感。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教过这么多东西了。
而他的教学成果也很明显,只待过完年的童试,便能知晓。
周自言对这份记录爱不释手,忍不住点灯熬夜,在里面又加上自己的批注。
现在题集也有了,那怎么能没有内容的讲解?
周自言又提笔,根据自己的了解写下一份关于科举考试的考纲重点。
他从前只按照心意讲课,还从未把心中那点大纲写出来。
如今有了机会,周自言一写就停不下来,竟然一口气把童试和乡试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写了一遍。
原本只是厚厚一沓的记录,最后在周自言手上变成……厚厚三沓。
装订到一起,厚的像砖头。
宋豆丁他们举着这块‘砖头’,真切感觉到学问的重量。
反正写都写了,那就得用上。
这本书就算做周自言自己的教科书,用来专门教导学生如何有的放矢地准备科举。
既然要做教科书,那一本自然是不够的。
王小妞等小孩自告奋勇,开始没日没夜的抄书。
用上自己制作的墨石,便宜好用,写再多字都不怕!
做好的墨石被他们敲成好几块,带回家中,当做奖励分给家里的弟妹。
还有外面跟着他们学认字的小娃娃们。
有了这些,他们就不用再在地上用沙土练字了。
转过年去,马鸣沟发生一件十分耐人寻味的事情。
原本只能在墨坊买到的墨条,突然出现在几家小书铺中。
就连宋父的小铺子里,也在杂货旁边摆上一排整整齐齐的墨条。
许多读书人摸不着头脑,“这……这是哪里来的墨条?怎的价格这么便宜?”
“便宜还不好吗?你愿意去买墨坊二钱银子一根的墨条吗?”前来购买的读书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是家境贫寒,用不起二钱银子一根墨条,只能退而求次选择书铺售卖的便宜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