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昭应下,倒是赵德芳,十分不屑地撇了撇嘴,道:“就这样子,谁乐意学他啊?我虽然不是什么听话的人,但分得清好坏的,父皇你放心好了。”
赵德昭无语地捏了捏弟弟的脸,本想解释一下,但是转念想想,看不懂才好,不懂坏在哪里,就不容易去学那种作风,于是赵德昭又把话咽了下去。
朱元璋对弘历那大红大紫的审美,倒是没那么抵触,只是看到弘历做事的方式,十分不喜,对朱棣道:“咱们朱家的孩子,万不可这样。”
相对于弘历,朱家子孙们更是从贫穷骤然乍富,比弘历还容易染上那些毛病。
朱棣老老实实记下道:“父皇放心,我已经记在纸上了,回头咱们也忘不了。”
玄烨眼神放空,注意力没在那些花瓶上,而是忍不住思考起了那个问题:弘历的审美和性子,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呢?
【审美只是弘历性格外露的一个体现,因为他自恋,所以他在那些艺术珍品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并不觉得是毁坏艺术品,反而觉得是艺术品的荣幸;因为自恋,所以他总想对别人展现他的不同之处,当上皇帝后,身边都是逢迎拍马的人,但马屁听得多了,那种满足的阈值提高了,于是他要扩大“影响”范围。这种做法,就跟许多明星,太知道自己帅和美,于是为了展现这种优势,而做出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事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油腻”这种形容,放在弘历身上也是合理的。】
【弘历不满足于身边的人,以及大臣们对他的吹捧,和其他帝王一样,他就想到了青史留名,那样不仅能让当世之人对他唱颂歌,后世之人也得对他赞不绝口。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神奇,你越追求什么,反而离什么越远,正如朱元璋反腐,越杀越腐。】
刘彻哼笑了一声,“就这?还追求青史留名?”
他已经预感到,后面天幕不会说弘历什么好话了,就像对李隆基一样。
嬴政也露出一言难尽的神情:“若要青史留名,必然是有雄才伟略,要做出了不小的政绩才可以罢?”
前头弘历确实是有一些政绩,可是还达不到青史留名,被人赞颂的地步。而且嬴政觉得,相对于损毁文物艺术品这种事,弘历可能干出了更加荒唐的事,才让天幕言语间充满了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