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啊。”傅墨言笑着道, “我家粮店跟他定了一批货。”

清河侯想到那间才开不久的粮店,忍不住失笑的道,“你啊,这次可是赚大了。”

“还好还好。”话虽这么说, 但是傅墨言脸上的笑意可是一直没下去过。

回到候府,崔老侯爷等人立马把石磨的事,写在羊皮卷上,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

而在这段时间里,田里的小麦也都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

这天,南礁村所有的渔船都停靠在村口的码头上没有出海,村里的人更是全都在扑在了田里。

只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丰收的喜悦,一边手脚不停的收割着麦子,一边笑着跟边上的人聊天。

当然聊的最多的就是最近收小麦的价格了。

在这其中,李恒远的报价就显得那么的公道突出了。

毕竟,能来到田里收粮的货郎们,可报不出跟粮店的卖价一样的价钱。

再加上,这年风调雨顺的,每家每户田里的庄稼都是大丰收,人家货郎不压价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收跟粮店一个粮价的粮食啊。

所以,李恒远在村里的收粮行动就显得格外

的顺利了。

而且,不但是本村的村民,就连隔壁几个村都知道李恒远的收粮价公道,都爱把粮食拉到他家里来卖。

这么一来,李恒远在这段时间愣是没出过一次海,为此他直接把渔村借给了张一刀,让他跟其他人一块出海捕鱼。

他则是留在家里,一天没闲着的扬麦磨麦。

连带着李老汉跟李恒建,这几天也都没有闲着,不是在打石磨,就是在李家帮忙。

为此,刘氏愣是一句话都不敢吭声。

毕竟,在从娘家回来的当天,李恒建就因屋里少了大半的粮食,跟刘氏大吵了一架,让她把搬到刘家的全都给搬回来。

刘氏当然不肯。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已经冷战了好几天,连带着几个儿子也对刘氏有了微词。

不过,也多亏了这样,家里的儿子也没告诉刘氏,他们这段时间到底在李家做了些什么。

而刘氏也因为心虚,没敢多问。

再加上她还盘算着,等到田里的小麦都收上来后,让娘家的人也把麦子拿过来一块卖给李恒远,所以,在这个时候,她就算是再不满李恒建给李家干活,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得罪李恒远。

而李家,有了农忙的缓冲,再加上粮店又跟李家定了不少的粮食,为了方便跟安全起见,李恒远直接把收麦的地方,转移到了后院。

所以前院的石磨,还有他们在前院扬麦的事情才被险险的瞒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