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源忍俊不禁:“痊愈就好,以后干活儿可得小心着些。”
王老三再三保证,目送着苏大人远去,这才挑着砖块往山上去。
回去的路上,苏源又去看了下公共茅厕的施工情况。
虽然他如今只是通判,但到底是他提出的工程,就算有夏同知也得盯着些。
第一间公共茅厕建成后,府城内陆续设立十几处公共茅厕,都在建设当中。
同知知事老远看见苏源,立刻迎上来。
许是近日苏源表现得平易近人,他也敢大胆发问:“大人今日不是告假了?”
苏源拿起木板,将凸出的一块泥抹平:“办完事了,恰好路过此处,就来看看。”
同知知事暗自慨叹,苏大人不愧是你,连告假期间都不忘公务。
这时,有匠人火急火燎地跑来:“大人,有人闹事!”
苏源放下木板:“怎么回事?”
匠人答:“是对街的一户人家,之前他家都答应在对面建公共茅厕,也收了银子,刚才不知怎的又出尔反尔,不许咱们在这建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回答,立刻有刺耳的女声响起:“都说了我不答应,你们赶紧把这些东西拆走,臭烘烘的谁会用这破玩意啊!”
“一两银子?真当我稀罕这一两银子不成,你小子等着,我这就回去拿钱!”
所谓公共茅厕,天凉的时候还好些,天热多少会有点味儿。
既然是在街道上建公共茅厕,肯定会挨着几户人家。
为此府衙也做出相应的补偿措施——每月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