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想要躺平,然而刘彻偏要他去查查,寿春那头到底怎么回事。

公孙老丞相亲自督办,手下的办事效率自然提高了。

没两日,公孙弘上报:“倒也并非什么大范围的动静。只是寿春边上有铜矿,今年淮南天灾又起,大旱之后年景不好,百姓们聚在一处,商量着夜里去盗铜矿矿山,被官府抓住闹了起来。”

这听起来规模不小啊,都算得上暴动了。

刘彻抬起眼皮觑一眼公孙弘:“你倒是心宽。淮南闹灾怎么不见上报?盗矿的百姓有多少人?”

公孙弘:“约莫数百人。”

至于天灾上报朝廷之事,大约与陛下您扣留淮南王有点干系。不过,这话公孙弘没敢说,只用和善的昏花老眼瞅着皇帝陛下。

刘彻被丞相提醒着总算是想起来了。

他轻咳一声:“淮南干旱,先命刘安赈济灾民吧。朝廷连连征战,暂时也拨不出多余的银钱,便免了淮南王封地今岁的朝觐聘享,叫他从军火处出来,回封地先赈灾。”

公孙弘揖手:“陛下圣明。”

刘彻又道:“朕记得淮南水源众多,大部分都分布在寿安附近,此番大旱河水竟全都见底了么?”

提起这事儿,公孙弘可就有些心虚了。

先前陛下要在大汉推广那什么劳什子水车和高转筒车,公孙弘与门下是投了反对票。而刘彻本人十分坚定,力排众议,选择先在长安试行推广。

没想到,这风车竟恰巧破了泾渭两河的春夏汛期倒灌农田一事,令长安今岁大丰收。

公孙弘心中知晓,这件事儿背后,最大的功臣不过是个六岁的娃娃。

那娃娃叫卫无忧,长安上层如今怕是都听说过。

而他公孙弘呢,因为阻拦了一手,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怕是要成为淮南子民的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