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式窑,就是卫无忧按照技术区up主的低温炼钢科普,画了图纸让人去加盖的。

所谓低温炼钢,其实原本是汉末才会出现的“炒钢法”。

利用生铁在高温中熔化成铁水,不断搅拌中将碳氧化,熔点提高,就成为了黏糊状的毛钢。而毛钢经过挤压或是锻打,除渣成钢锭,钢锭制成的胚便能轧制各种冷兵器、农具等。

一旦成功,对战场和农耕都会有不容小觑的助力。

况且,卫无忧这回选择的反射炉,比起传统要用铁水、合金和废钢为原料的转炉炼钢法,要求也更为宽松。

不用合金,不用生铁含有矽,不避高温熔成铁水,燃料上用煤代替木炭也完全不影响。

最重要的是,这个炉子制造的原材料很简单。

卫小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新造的炉子本身,南风很识趣,在前头快步带路,一群匠奴连忙跟在后头。

新窑建在传统炉窑的右手位,里头很是宽

敞,足以容纳四座炉胚。

炉子整体使用土胚泥砌,炉身外加涂一层草筋灰(石灰打底加12稻草),只在炉膛上部和喷嘴周边用了些耐火的粘土。

匠奴们制作烧煤炉膛的内壁时,还特意按小公子的叮嘱加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再磨一层焦炭粉。听说是耐高温还不沾炭火渣。

谁也不懂这里头的门道,因而到了新窑,没人敢迈步进去了,都等着卫无忧示下。

卫无忧呢,一脸兴奋地进去东瞧瞧,西看看,嘴上随口问:“生铁、铁矿石和石灰石都备好了吗?”

南风:“是,都按照小公子的意思备在后头仓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