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有秀才,免了徭役,那他家的那份额就要平摊到别人家去——谁又愿意吃这个亏?
季驰光把上述那些内容絮絮叨叨的说了一遍,然后总结:“……所以在当时,每家每户都拼了命的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
李世民一手撑着下巴,摇头晃脑:“这样的政策虽然确实有助于百姓上进,催动更多学子诞生,但是,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之下,百姓身上的负担恐怕愈发重了。”
早晚得出事。
长孙无忌细细的听着大王说话,虽然觉得有理,但是也还是摇了摇头:“大王说的这番道理,后人又何尝不懂呢?只是,这实在太远了。真正实惠的东西,才是人们喜欢的,能够减免徭役,才是百姓心中所盼的,要不然,谁又肯花那个价钱,去供一个谁知道能不能供出来的读书人呢?”
读书可是个极费钱的事情。
束脩、笔墨、书本,都是费钱的东西。
供出一个学子的费用,恐怕能让一个普通的富农人家倾家荡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养者又不一定能收到回报,如果不拿这么一个现成实在的利益吊在他们的面前,又有哪个人愿意送儿女去进学呢?
李世民幽幽的叹了口气:“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没钱。”
说到底,还是他们大唐穷了点儿,底子又薄,没那个底气供全民读书。
要是他也能和宋朝一样有钱就好了。
流泪凤凤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