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江王嫡女云卿郡主在荷花池旁的假山角落里寻到小元怿,那时的云卿不过十岁,却已经很有些长姐的风范。
“元怿。”她叫她时,总是温柔的。小元怿不情不愿但还是听话的从假山上跳下来,走到她身边,“阿姐。”
“柳娘娘说你了?”
元怿不吭声,低着头也不看她。
云卿叹气,她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明白些王府内的事情,天家的富贵下面哪里会那么容易。
“她只是担心你。”
“我知道。”
听出来她说话都恹恹的,云卿拉过她的手,“元怿喜欢读书?”
元怿点点头,元恒擅武,她娘说了,让她读书明理,却也不用太出挑。至于武艺,虽然要练,但须要藏锋。
“阿姐明天回禀父亲,给你找个先生教你读书。”
元怿摇头,“要是活过明年,就要进宗学了。”皇族宗室子弟到六岁便要进宗学学习。
“说的什么傻话。”云卿给她将衣领拢紧些,“我家元怿是要长命百岁的。”
“阿姐我不想进宗学。”黎族子孙无论男女皆可入宗学学习,八岁前男女开蒙同学,八岁后则男女分席分教,元怿不想进宗学,她听说过,宗室里有几个顽劣的兄弟姐妹,她的身份要是被他们知道了,那可就是大麻烦。
云卿望着自己小小年纪的幼弟愁眉不展的模样,心疼又想笑:“小小年纪干嘛这么多愁事,跟谁学着皱眉。”她伸手抚上元怿眉心,将她的小眉头轻轻展平。“你现在只管好吃好玩,要是想做什么就告诉阿姐,阿姐给你做主,至于宗学的事……别怕,明年的事现在想这么多做什么,况且还有阿姐陪你一起。”
夜间风大,云卿拉起她的小手,温暖便由她的手心传来。“夜凉了,我们早些回去吧。”
作者有话说:
《欢喜镇》的第二部 ,以元怿为主线展开的故事。?
第2章 宗学
元怿六岁那年,第一次对她父王的提议发表了反对意见,虽然这个反对并没有什么效果,还换来了江王妃几句不咸不淡的嘲讽。
“父王母妃,元怿还小,又不常出府,一时不想上学也是有的。我小时候也不想进宗学,一个人躲着哭了好几天呢。”云卿将元怿拉到自己身旁,“元怿会去宗学的,和阿姐一起。”
元怿看着眼前温柔的姐姐,终于点下头答应。江王妃见女儿对自己不待见的庶出小子这么好,虽然不悦但到底没说什么,入宗学之事,便在宗礼之后定了下来。
左臂上的苍狼图腾结痂又长好,小世子元怿也将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入宗学这日天气极好,云朗风清,或许是被心情牵累,在元怿记忆里这天却是阴沉沉的。头天晚上柳妃娘娘还在耳提面命,对于要如何小心谨慎细节到怎样换衣怎么如厕如何避人,可谓面面俱到。剩下的关于低调不张扬收敛锋芒之类,她爹江王爷早在几日前便再次系统的教育了她一番。年仅六岁的元怿这么多年已然听得心累,终于在她爹继续学前教育时问出了颇具反叛精神的一句话:“父王,您当真确定我需要收敛锋芒吗?您就没想过,我其实并没有锋芒。”
还在口若悬河已经快要跑题到厚黑学领域的江王爷不由一怔,看了看自己这小儿子,硬声硬气道:“不可能,我儿绝非池中物。”
元怿眨巴眨巴眼睛,她鲜少在父亲眼中看到这样的笃定和赞许以及……以及的东西当时她并不太懂,直到很多年之后,她仍旧会记得父王那日的眼神和话语。那是父亲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天家子弟的霸气和傲骨,以及掩藏下的那份对于掌控无上权力的渴望与藏匿起来的野心和锋芒。
彼时还不太明白这些的小元怿,却也懂得父亲和母亲都是期望自己能够优秀成才的,即使对宗学再排斥,她也老老实实的跟着阿姐进了宗学的大门。
六岁的孩童男女同学,请来的先生是黎朝有名的学究,在座的不管远近亲疏都是论辈有血亲的叔伯兄弟,姑姨姐妹。元怿是江王爷的亲子,皇上的亲孙子,地位在这群人中属于最尊崇的那一拨,寻常宗亲自然没人敢对她造次。和她同班的还有两人同样身份尊贵,一人是三王爷的小儿子元恪,另一个则是皇后嫡出的六王爷长子,世子元恺。
和他那沉默寡言的父亲不同,元恪生来活泼好动没事喜欢捉弄别人,元怿进宗学后第一次挨手板,就是因着元恪点鞭时将她写好的字帖不小心烧着了,而后又求着她别声张。先生的手心板,他可不想挨。
元恺就要好一些,虽然只比元怿大一岁多,但却比元恪要稳重不少。就是一点,这点倒是和元怿的亲哥元恒很像,比起读书元恺更喜欢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