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应该是送菜的时候去比较顺路。

无奈一辆平车能载的人有限,装了菜就装不下人,装了人就放不下菜。

得亏六个人身量都未长成,坐在平车上也不显挤。

先去的是十里镇。

虽然这里不够繁华,但离家近。

转了一圈,就只有一个老童生开了个小私塾,只教三个学生,且年龄都极小。

许默以前是上过学堂的,有一定基础,夫子甚至夸赞,他再专心修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去考童生了。

在镇子上显然得不到更好的教育。

那就只能去县里,县城里学堂多,教育好,但学费也很漂亮。

几人随便一打听,不是三两一年,就是五两一年。

这些钱不算特别贵,但对现在的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许默的脸色越来越黑,好不容易坚定地信念开始动摇。

终于,在打听到六两的价格时,许默停下脚步,“还是不上了。”

“大哥,有点耐心,我们都从三两问到六两了。”姜笙毫不气馁,“一定会有更便宜的学堂。”

任何地方,有富人就会有穷人,有六两的学堂,就会有一两的。

跟卖棉袄差不多,有人喜欢花棉袄,就有人喜欢灰棉袄,还有人喜欢精致的刺绣袄呢,只要有这个阶层的人,就有市场。

姜笙突然顿悟,觉得自己的思维又升华了。

正好路过悠然居,她想了想,花五文钱买上一包糕点,屁颠颠冲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