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记载的便是鲁国从隐公到哀公这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大事件,这期间鲁国恰好经历了十二位国君。
秋羲稍一思忖便有了眉目,既然要写成八股文那种形式,这道题破题的点就是一个“德”字,文里不仅需要围绕“德”这个字罗列出这鲁国十二公的相关事迹,还要文气流畅、对仗工整,要是能来点排比增强气势那考官就更喜欢了。
而且这道题难就难在需要尽写十二公,《春秋》讲究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这就很看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量了。
秋羲思索好一会儿才开始动笔打草稿,只是没想到这短短的五百字竟然花了他一整个上午的时间。
才五百字啊!
秋羲抬头看了看天色,离午时正还有半个时辰左右,他已经有些饿了,于是动作迅速地把写好的文章工整地誊写一遍,检查没有错漏后这才终于收笔。
察觉到自己的肚皮咕噜地叫了一声,秋羲将吹干的试卷收好,拿出炉子开始烧水泡面。
秋羲听到周围号舍的考生还在写题,便自觉地没有烤腊肠挑逗这些考生肚里的馋虫。
他只是在考篮里翻了翻,借机从系统的储物格里拿出被搜子切开检查过的腊肠直接吃,已经蒸的腊肠又烟熏过,就算不烤也一样别有滋味。
水烧开后,秋羲又花了几分钟把面片泡好。
揭碗时,丝丝缕缕的奶香和水果的清香飘散开去,周围的考生越写越饿,不禁暗骂到底是谁这么享受,最后甚至有人干脆也停笔开始吃饭。
在考场中巡逻的官吏路过秋羲的号舍前时,当场便闻着香味多看了秋羲一眼,见他正美滋滋地埋头吃着一碗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