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嬷嬷实在是慌,见人一出去,先喝了大半杯的水,凉凉甘甜的荔枝水冲进胃里,冲进心里,才把紧张恐慌也冲淡了些。
她双手抱着还散着凉意的水晶杯,长长地吁了口气,才看着苏澜笑道,“先前太子妃说在,”她顿了下,连东宫二字都不敢提,略过去,“这里挺好,老奴总不敢相信,总怕太子妃是在宽慰老奴,如今一看,下人们训练有素,服侍周到,太子妃看着气色也好,瞧着也圆润了些。您过的好,那老奴就放心了。”
苏澜笑笑。
她在这里吃好睡好,几乎万事不操心,自然是好。
“嬷嬷放心,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苏澜似有深意地说,然后将商安,也就是商嬷嬷儿子的信给了她,“商大哥的信,嬷嬷先看吧。”
因为对商嬷嬷的信任,商安便做了聿哥儿的长随兼护卫,一同在南山书院读书,一年大半时间都不在商嬷嬷跟前尽孝。
也是苏澜出嫁时,跟着聿哥儿多陪伴了母亲几日。
是以,虽然也才分别不到半月,想到儿子,商嬷嬷又是眼眶一热,赶紧拆了信先看。
商安毕竟年长些,又不是话多的人,一封家书并不长,且报喜不报忧,商嬷嬷很快看完,眼中带着些骄傲地嗔道,“这孩子,实在不谦虚,竟说自己武艺了得,书院的护卫也没几个打的过他!也不想想那是别人看他年纪小让着他!”
苏澜便说,“商大哥的确很有习武天分。说起这个,我最近想着,太子哥哥身边倒有武艺高强之人,嬷嬷不妨问问商大哥,若他愿意,我便求太子哥哥择一人指点商大哥一二,对他也是大有裨益。”
其实她也知道,商嬷嬷一家如今是良民,按理,商大哥有这天分,也该从军或参加武举谋一个出路,只是聿哥儿还小,哪怕是在书院,她也不能全然放心,身边总得有个稳妥人才好。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