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低头道:“我们无意遇到了太子府的一个少年,闹了些不愉快。”
杨淑妃的那似蹙非蹙的细细眉儿挑了一挑,眼中漫漫涌过茫然般的雾气。
“哦,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你们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一点。”杨淑妃立起身,用手绢隔了,轻轻揭开香炉的青铜盖儿。
宫女们忙将香料盘儿递了上去。
杨淑妃用她依旧光滑如玉般的纤纤手指拈起两块,置入香炉之中,又用火拨儿拨了一拨。氤氲的烟气腾腾蒸起,掩得杨淑妃的面容都看不真切。
袅袅烟气中,杨淑妃的声音也有些缥缈,如叹息一般:“我的恪儿,也该回来了。”
也许是因为提到了太子,杨淑妃终于忍不住提起自己的儿子了。
皇三子吴王李恪,声名甚佳,也深得唐皇欢心。此时正奉旨巡边,探查着大唐朝日益稳固的大好河山。
这又是一个传奇一般的皇子。后世的许多人都说,如果是李恪当上了皇帝,武则天之事,是万万不会发生的。
可惜,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
杨淑妃柔弱的面容终于在烟静火熄之后显露出来,带着一丝温柔笑意,道:“到时候,你们就可以看到他了。”
她的眼睛从我们脸上转过,如丝缎般安静柔滑。转到我时,微微顿了一顿,低头一笑,柔媚自生,我见犹怜,再看不出是个将近四十年的中年妇人。
这种眼神,显然有所意味,我却迷惑了好久,也解不过她的意思来。
杨淑妃却回了头,道:“我却乏得很了,回卧室去躺躺。你们且预备着,见了皇上,有什么便说什么,皇上甚是纵爱你们,想来也不至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