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页

然后拥抱巨幕和3d放映本就会使得支出成本加大,却不想制片厂那两年也不太给力,产出的电影有很多观众不买账,这才超过了经营负担,逐渐演变成了利润抵息的恶行循环,肯定不能全归咎于大环境。”嘉宾理性分析称。

“那就是ac的大小股东会后悔?”

“呃……这其实不是一件绝对的事。我只能猜测ac(贝恩资本、凯雷资本为股东主体)的投资人不愿意在持有这份有些经营风险的资产了,而且他们也确实卖出了一个高价。”

嘉宾乐呵道:“我看过那位王先生的采访,他说不是溢价,但我们都知道他在偷换概念。

贝恩资本、凯雷资本等股东加起来整体持股的资产不到1751亿,而万d却花了31亿美金拿下了一个350家影院、5050块银幕的ac,虽说这里面有5亿是收购帮助ac运营的资金,但如果ac现金流还健康,也用不着这5亿的保证金。

单论那些银幕资产,溢价绝对高达77%,除非他们觉得这个品牌就值13亿。”

“哈哈哈。”这种坑外资的事,喜闻乐见啊,演播厅内外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息,可能看节目的观众听着分析也会会心一笑。

但就像这种很表面的见解一样,单看交易双方,那肯定ac卖的不亏,转手就赚了10几亿,任谁都要称一句生财有道。

但万d是贷款买的,真正的自主投入资金成本不到8%,也就是说,以200亿人民币的借贷和内地银行利息环境,除了利息每年高达7到8亿人民币,对各条战线频频出击的万d集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更有可能被拖累成一个大包袱,其实没花什么自己的现金。

这种飞速扩张,以蛇吞象(730块银幕的万d拿下5050块银幕的ac,确实很不对等)只是尤其考验万d接下来的消化能力。

消息传回内地,本土的一些财经也不看好这次交易。

熟悉一点规则的都知道,万d院线背靠着万d地产拿地建影院,物业生态模式中的地租环节被集团自行减掉了,所以万d院线的利润远比同行高,经营成本也远比同行低,但ac不一样,他们要支付的影院硬成本丝毫不低于同行,没有物业布局的便利。

一旦有所不顺,受限于规则的不同,又不能转移成本,做不到万d院线那么高的净利率(足足17%),很可能烂在手里。

当然,大老王不这么看。

他真不是说笑,他也没觉得收购亏了。

站在他的角度,是,“资产溢价”高达77%,是,借贷买入,筹措2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对万d都需要谋划很久,但目的达到了不是吗。

虽说引进份额上面没消息,可万d拥有了全球院线市场2成的份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院商,影院业务不再局限于内地,也完成了地产到文化领域的大力推进,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再者,进驻了全球电影业务的上下游,为集团谋求了更广阔的天地,加速了战略转型,开发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