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页

甚至说对那些喜欢英伦范和复古风的影迷,在这部电影中会体验到操着欧洲口音英语的丁丁对抗拿着老式机关枪的歹徒。

但也仅限于此了,它终究给不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所以很遗憾的是,《丁丁》的存在还是证明了用动捕的方式填充动画cg是一种错误的思路,特别是当它定位儿童、青少年市场,但这两个年龄段的观众却对此毫无兴趣的时候。”

相比纸媒的委婉,网络上的一些影评自媒体可就犀利多了,尤其是某位大v带着刺的发声——只能说:斯皮尔伯格的那套东西有些过时了。

“看《丁丁历险记》给我一种很别扭的观影感受:说还原吧,丁丁的翘发造型、小狗白雪、阿道克船长的船长服、杜邦兄弟的拐杖礼帽都跟原著别无二致。

只不过,从2d的平面简笔漫画,翻新至形象更为细腻逼真的3d动作捕捉动画,怎么看都跟童年的记忆挂不上勾,一入眼,心里就觉得不对味。

当然,本片有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两位好莱坞顶级商业导演坐镇,节奏感是一如既往的好。

寻宝解谜悬念迭起,各种追逐冒险打斗的场面更是连番上演,但就是让人感觉习以为常、波澜不惊、不够引人,我前面的一位观众甚至看睡着了,且回味一下,总感觉它是《夺宝奇兵》的动画版,忍不住就想说一句过时了。

说过时,可并非是想借此哗众取众。

而是真的细看斯皮尔伯格近些年商业片的风格与时代审美的差距做出某种个人化的判断。

仔细想想,近些年由他执导的《逍遥法外》、《夺宝奇兵4》、《丁丁历险记》这几部手法偏常规、商业意味浓的影片中。

嗯,《人工智能》、《幸福终点站》、《少数派报告》、《慕尼黑惨案》这几部体现出较强个人艺术风格的影片则不在讨论的范畴之内。

换句话说,当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展现艺术个性的时候,他依然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顶级电影大师。

但当他以常规的商业套路拍一部票房意图明显的大片之时,很明显能看出商业手法已经明显落后于更为犀利与前卫的莱曼-拉斯特、克里斯托弗-诺兰、迈克尔-贝、扎克-施奈德、吉尔莫-德尔-托罗等人。

非要举例的话,看看《坏家伙》、《第九区》;看看《黑暗骑士》、《盗梦空间》;看看《变形金刚》、《绝世天劫》;看看《环太平洋》、《哥斯拉》,哪一部不比上述电影在矛盾和商业把控上更好,观众更买账。

市场是骗不了人的,我总感觉斯皮尔伯格导演还是在用他那一套大众化、最平和轻松的方式来娱乐观众,但这种老套的手法也许符合全年龄层观众定位的需要,但已经无法给观影经验丰富的影迷造成足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