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曼说道:“先不买楼,租个几层用用,等未来有条件了再说。”
fotv只是个小平台,没有很大的办公区域的空间需求。
帕尔曼说:“我已经让人跟市政府打好招呼了,他们很欢迎互联网公司进入,一些流程都疏通好了。”
“我们的版权库情况怎么样?”莱曼又问。
“呃漫威系列的影视剧包括电影跟奈飞是一年一签,拿的是点播分成,想收回来很简单,《绝命毒师》等电视剧的话,也是同理,只要不在电视频道播出即可;唯独跟狮门发行的《暮光》、丧尸三部曲;跟法国那边合作的《无法触碰》,还有《行尸走肉》(当初质押资金扩宽发行渠道,收益卖给了高蒙、欧罗巴)有些问题,前者的话,授权给了油管的长视频服务,签了3年,12年末才到期,后者的话,上线我们自己的流媒体还要通知一下他们,另外环太平洋怪兽宇宙的系列有一部分版权在中方、日方手里,这部分也要谈清楚才能直接进入线上片库。”
“其他的呢,陆续收集的片源?”
“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囤积一部分市面上流通的版权,也在戛纳、中方和纯线下市场买了一些片源,总得来说,除开能在大银幕上创造高额价值的版权,一共有4200多部,但大部分其实也不赚钱,至少在线下市场不赚钱。”这些都是属于传统媒体变现领域没有价值的那8成。
大部分制作公司的片库都是靠头部赚取版权费,萤火虫也不例外。
当然了,这些片源放到流媒体自然又不一样,能收获一个点击,那也是一个点击的流量,积小成多,对价值的判定也就不同——如果是卖dvd,烂片一个月都卖不出去几份,只能靠做成合集,比如喜剧合集、恐怖,惊悚合集的光盘,靠数量取胜,但其实也很难创造价值,毕竟刻录成本也是成本,相对来说,流媒体这种载体不仅更能够迎合大范围人群的口味,其成本不过是占用一些带宽而已,先期投入约等于无。
再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谓的低价值的片源推送到相应的用户群体,未必没有经济效益,传统渠道里的价值之分,是基于拷贝、运输成本之外的可估算辐射面,而在流媒体,是平台对个人的内容公映,本质上,只要一个人能接受,《阿凡达》跟《阿凡西》没什么区别(线下市场有很多这种打擦边球的烂片,什么《环大西洋》,《斯巴达三百乞丐》),用户本人都是花费一定时间去看了,提供了他个人基于活跃度的流量价值或者实质的付费价值。
换句话说,二者,对平台方都是新增盈利点,只不过一个上限很高更符合多数人的口味,而后者,推广的空间相对狭隘。
和帕尔曼聊完,放下手机,又给猎头公司打了个电话。
一件事:人才。
fotv在他的战略里只是个架子,内容曼恩传媒本身可以生产,但算法、数据分析应用这一块是流媒体服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但看过技术团队配置的他,发现还缺一个有行业经验整合班底的人——都是老实的编程人才而没有实质的市场经验,肯定不行
这种需求他已经沟通了许久。
电话接通,那边很快就给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主要也是猎头平台本身做这个,信息资源当然不会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