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项目都走在正轨,莱曼的生活也变得寻常。
大部分时候,早上起来吃早餐的时候看会报纸,明白好莱坞的一些风向;
去到公司呢,就看看正上映影片的昨日成绩小结,跟利亚姆在电话里聊聊宣传上的琐事,保持对曲线形势的掌握。
然后就处理一些财务上的申报或者看剧本,各式各样的剧本。
本子方面,反正是对眼光和市场嗅觉的考验,感觉有搞头,标记;感觉不行,扔回剧本库落灰。
一般,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再然后,好多天都这么过去了。
进入12月。
《环太平洋》在内地突破7亿(合计105亿美金),即将步入尾声之时,索尼、环球的人找了过来。
大家坐在一起的话,为的自然是年末的超级大动作——被预热半年、cu宇宙《无限惊奇》篇章第一个小结,耗费2亿资金的项目《复仇者联盟》。
之前,项目剪出院线版本后,就拿去试映过,且因为铁人、美队、雷神、绿巨人等角色的粉丝基本盘混在一起出场计算,当时就有很多院商觉得大有可为。
但奈何,索尼+环球+漫威三方势力合推,想要的远不止银幕数那么简单。
换句话说,咱三都出动了,怎么着也要从试映条款里抠出最有利的筹码。
好莱坞的院线环境跟中国不同,在这边,因为竞争者太多、地缘太杂的缘故,他们在一些项目上其实是很卑微的。
比如说《星战》,比如《哈利-波特》,人家不止直接规定档期时段、集中的繁华地段银幕份额,还要大手笔的映后分成。
前面其实也介绍过,北美院线的分账模式是以比例或固定成本扣除中取其优者计算。
什么意思,同样的100万票房,按分账比例对制片厂有利还是扣除放映收费、承担固定支出后乘以百分之50的保底份额更有赚头,制片厂就拿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