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连女性观众都代入不了艾米,欣赏不来。
说得极端一点,尼克固然在追求艾米的时候包装自己,但他本质就是不坏,与女学生出轨的支线也只是他在女学生那里享受到了久违的被依赖的一个男主人的感觉。
从头到尾,他在艾米那里扮演的只是一个被驯服、被养成、调教的真人玩偶。
你也可以说,大卫-芬奇把艾米塑造的太坏了,所以显得尼克没那么渣。
只不过,无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都是因为代入立场的逼真,引发的同仇敌忾,对电影的营销始终是一件好事。
毕竟如果只是影评人的称赞,观众不买账,对项目本身而言肯定谈不上多么成功。
同样的,高挂在同类型题材前几的位置,87分的超高分数配上应有的讨论热度后,肯定会吸引不少成年人群体进入影院。
《消失的爱人》赚不了小孩子的钱,但对恐婚者、已经有家庭的、情侣以及看着高分本身喜欢有深度一点的观众,无疑是指向性的选择。
一个作品被打上标签,必定会吸引标签之后的受众。
就这样,《消失的爱人》热度越来越高,票房累计的越来越多,受到抵制的罗莎同样痛并快乐着。快乐、欣慰的部分还多些。
因为她本人差不多已经是半息影的状态,跟丈夫乔-怀特结婚这5年来,平均也就一年一部作品,都大多数是戏份不多的配角,很明显她早已经把重心放在了经营家庭上。
而且她年龄也有32岁了,在这样的年纪演了一个虽然是反面角色,但却被观众非常认可,对一个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褒奖。
换句话说,艾米演的不够婊、不够让人发自内心的讨厌,那或许才是失败。
骂声,有时候也是演员的荣耀吗,当然了,这里说得不是某虾。
反正,如果是评价演员表现的话,本-阿弗莱克其实是被罗莎推了一把。
她的行为表达,她的角色逻辑,她的心理依据,才是让观众本能同情尼克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