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页

“影片的特效宏伟神奇,却失去了魔法的梦幻。”——《泰晤士报》

《黄金罗盘》在首映之后的评价不高,无论是影评人还是真正走进影院观看影片的观众,大致可以说是:成人们觉得这部影片不够宏大,对不起这么高的制作经费,而孩子又觉得这部影片太难懂,在定位上就陷入了误区。

投资方新线影业,发行方华纳影业——前者缔造出《指环王》这样经典制作,后者则让《哈利波特》风靡全球。

可以说,这两家制片厂是近几年好莱坞魔幻题材兴起的领军人物,但当两家凑到一块来倒腾一部电影时,似乎没理由不拍出一部优秀的魔幻电影。

然而,事实偏偏是残酷的。

新线和华纳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1+1甚至有可能会小于1。

从较为粗浅的角度来看,新线的《指环王》是属于成人魔幻片,华纳的《哈利波特》属于儿童魔幻片,于是他们便一起整出了《黄金罗盘》这样一部儿童魔幻“史诗”大片。

可问题偏偏在于,作品的本意是“史诗”,而不是“儿童”。

因此这样一部电影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作为同样是欧洲名著改编的作品,《黄金罗盘》所受到的待遇简直和《指环王》相差太多。

《指环王》直接带动了全球的魔幻热,而《黄金罗盘》甚至没有让观众提起去了解原著的兴趣,这几乎连《纳尼亚传奇》这样一部准儿童片都不如。

在正式进入影片后,故事的发展,几乎就有一种儿童片的趋势。

一些本该重点着墨的没有着墨,让观众看得有点云里雾里。比如权威教廷为什么要分割儿童的灵兽,实验目的是什么?

而这么一群儿童加几个部落的小规模冲突,却硬被渲染得如“史诗”一般,这比在《纳尼亚传奇》中几个小孩子带着一群动物过家家似的打战更啼笑皆非,那场黑夜里的大战,丝毫没有激动人心之感。

剧情单薄,战争场面欠缺氛围,一部史诗片所需要两大元素在影片中全部没展现出来,无聊到只剩下画面和特效。

总得来说,可能是市场对于魔幻题材有些审美疲劳了,像去年的《龙骑士》不也亏了吗,又或者妮可-基德曼票房毒药的强大体质真的不能不信——自从2003年夺得奥斯卡影后,曾经的克鲁斯夫人似乎陷入了影后的魔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