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页

当然,莱曼以及《老无所依》的主创们还是按时赶到,参加了闭幕式。

没有欢呼、没有大量的记者,唯有红毯还是铺好的。

大家很快的穿过,带着期待,却迎来了一场闹剧。

或者说,众人里,只有莱曼有了一点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评审团的骚操作骚到了。

不算重要的费比西奖,颁给了《气候》和《巴拉圭树吊床》。

金摄影机给了《布达佩斯岛》

总之,分果果的意图太过明显。

想想看,金棕榈被肯-洛奇导演的《风吹麦浪》问鼎,虽然也有争议,但其实很小,毕竟人家资历摆在那,又是数次角逐戛纳,只不过这一次得偿所愿了。

然后呢,同样涉及反战思想的电影《弗朗德勒》拿下评委会大奖,这个吗,有点离谱,但影片导演拉契得-波查拉是法国人,地缘加分项外加政治正确,给了就给了。

紧接着,墨镜王充分发挥“投桃报李”的原则,对另一位电影前辈佩德罗-阿莫多瓦也不冷落,此番的最佳剧本,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不算亏待,但剧本奖比起金棕榈肯定是档次低了一些,为了弥补老前辈,《回归》的六位女演员通通得到戛纳影后;

而影后都给了六个,影帝能太少吗?

于是乎,《光荣岁月》的5位男星集体胜出,与六大影后相映成趣。

别的不说,这么颁奖,特意夸耀欧洲演员的表演水平,显然令人叹服——这叫一个不得罪。

当然,这份交易里,莱曼也有参与。

所以,仅次于金棕榈的奖项评审团大奖被《老无所依》收下,另外为了回报莱曼的支持,萤火虫招安的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凭借《通天塔》赢得最佳导演。

纵观整个的奖项分布,欧洲与好莱坞、锋锐与政治正确、男权与女权,大师与新人等等之间,墨镜王领导的评审团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谁都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