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就算是有前作的成功先例,也不能完全照抄。他有自己的拍摄理念。

况且照搬从来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就像某些导演拍摄的电影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所剪辑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变化,一成不变才是最要命的。

就比如黑人政治是后面好莱坞创作最主流的方向,黑命贵也成了人们最喜欢调促的点,但如果现在就掏出来一部完全由黑人主导的电影,在这个时间点,放在美国的大环境中的话,你还觉得依然能够成功吗,依然有很多观众认同吗?

答案是个问号。天时地利人和,电影也讲究这些,不同的环境下会塑造不同的电影。同性恋能被人接受不也是在新世纪之后才慢慢成为主流感官的吗,谁能想到这些会成为人们口中很正常的词汇呢。

所以说,盲目的照抄并不是绝对的正确。

而且电影这东西,如果全都是复制粘贴的话,那也就失去了它最该拥有的魅力,那种沉浸在导演为观众刻画的世界里的美妙感受,才是这种光影艺术最需要的。

艺术创作本就需要创造者思想精神的浇灌,才能真正的成型,才能享受到甘甜。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在这间不大的书房里,在柔和的光线支撑下,一位男人手握着铅笔塑造着自己关于印度教育的看法,关于一个学院的故事。

第31章 咦咦咦啊

第二天一大早,莱曼是被窗外射进来的强烈阳光刺醒的。

昨晚,在麻溜的写完剧本大纲后,困意涌起的他,迷迷糊糊的上了床躺下,连昨夜溜达时打开的窗户都忘记关了。

使劲抓了抓头发,虽然大脑还有点不清醒,但莱曼也不想睡个回笼觉了。

睁着迷蒙的双眼,蹬起拖鞋,就往洗漱间走去。

一顿操作之后,搞定个人卫生,精神也稍稍有点提起来。

换好衣服,拿起剧本大纲,莱曼反手把门一关,就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