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许然进入考试大厅以后,周围空旷,只有对面坐着一排人,有之前见过的知县、知府、知州等人,也有不认识的几个,坐在最中间的官服中年男子应该就是这次的主考官了。

主考官名唤孙仝,四十岁左右,端坐在前端,眼神充满了圆滑世故以及对他的敌意,“王元致,前面成绩不错,你说说对现在文学教育的理解。”

他周围的几个考官眼神诧异,显然这个问题是孙仝自己临时更改,并没有知会他们。

而其中最为担心的还是陈知府,他非常看好许然,这孙仝临时变更其他题目,并且还是算得上大逆不道的题目,已经算得上是刻意刁难了。

许然没有理会孙仝眼中无名的恶意和其他考官眼中的担忧,垂眸思索了片刻,缓声说道,“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

“夫宸国历史悠久,世界万物既思维而驱使……历代先贤道法自然,文武皆备则运筹天下,何等潇洒自如。然现武文平衡被破,天下学子莫不学武,敌兵临城下,空有蛮力。细观前朝,重文轻武,御敌不成,国之危矣。两者皆不可为,唯有平衡权宜之计……”

许然开篇便点明“大道”的本义,说出文明社会的发展靠的是高级的心智,也就是人心。

接着讲述宸国的历史发展,国家的根基是文明,又以举例方式阐述两者发展不同以及最后的结果对比,引证论据,博古通今,风度翩翩,不卑不亢。

陈知府听的直点头,许然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现在社会发展的不平等,又表露了对文学的喜爱与尊崇,并不过分矫正文人地位,见解独到、新颖,简直让他们耳目一新。

许然之前的成绩本来就不错,其他考官对他印象挺好,再加上这么一段话,让他们更加欣赏。

事实上,现在宸国的发展也正是他们所忧心的,表面上看宸国武力强盛,国家强大,实际上没有文化支柱,乡民没文化,自然也没有对国家的敬重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