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页

有了这三十多万人,九泉镇的规模起码能扩大两倍,而且这些人都受过王家的恩惠,哪怕斗米之恩三年而止,救命之恩十年可忘,但是短时间内有这些人的支持,王家都将在九泉镇说一不二。

有了这份根基,再加上灾情过后,朝廷可能的论功行赏。

王家将冲出乡镇,一跃而成县上的新贵,而名望,更会随着百万灾民,口口相传的流传下去。

用不了几年,一传十,十传百,扬州之地再提起金山府王家,谁不得竖起个大拇指。

“不积跬步,不以致千里,千里之行,今日始于足下!”

王旭脸上带着微笑,笑着跟灾民们打招呼,暗想道:“养望的第一步,今日算是成了!”

第882章 绣娘进王家

过年了,多的保证没有,吃一顿饱的还是可以的。

第一次,王家的赈灾点上,放开了粮食的限量。

从一碗粥,一个窝头,变成了两碗粥,三个窝头,粥里面还有点肉沫跟野菜。

看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瞪大着眼睛,满是欢喜的抱着木桶,从赈灾点接过粥跟窝头,回头之间的那个笑,连王旭都受到了感染。

“娘亲,今天给了好多吃的,你看粥里还有肉呢,我们终于能吃饱了!”八九岁的小姑娘,抱着用木头挖出来的木桶,欢天喜地的跑向母亲。

王旭目送她远去,不知道今年的这个新年,是不是小姑娘这辈子,过得最快乐的新年。

或许三五十年之后,小姑娘长大了,日子也过好了。

回想起来,她会对自己的家人说,某某年的那个冬天,那个新年,她吃过的那碗粥,那个窝头,是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后辈子孙围在身边,听着老祖母讲当年受灾的故事,王旭可以肯定,他在这里面一定是光辉万丈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