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第401章 开发南方四港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66 字 2022-11-06

“我倒是没有那么悲观。”施耐德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然后认真地解释自己的观点:“如果能有官方的适度介入,我们在人力和物资的获取方面难度会大大的降低,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安南朝廷推广我们的金融制度和价值观念。不要忘了,他们在把手伸出来的同时,也就留给了我们伸手进去的空间。如果这种机会需要我们牺牲适度的利益来换取的话,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从长远来看,还是要设法让安南与我们保持利益一致,合作关系才能走得更远。”

“当然了,安南官方对开发项目的介入程度,我们一定要在事前从合约上加以限制,保证我们的核心利益不会受到侵害才行。至于条文的拟订请各位放心,会由我和顾凯大律师亲自起草,绝对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漏洞可钻。”施耐德说着轻轻拍了拍旁边顾凯的后背。

顾凯耸耸肩道:“我必须说明我事前并不知道这家伙会拖我下水,这个锅我可不背!”

众人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陶东来接过话题道:“关于这种方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和施总也有过争论,但最后我还是被他给说服了,因为我们如果要凭自己的力量在当地招募劳动力,筹备物资来搞开发,其难度丝毫不亚于把我们穿越后开发胜利港的过程重复一遍,但我想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再花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去把相同的事情再做一次了,借助安南官方的影响力,我们可以把所需的时间压缩到预计的四分之一甚至更短,为此冒那么一点小小的风险,我觉得是值得的。”

对于海汉这一群穿越者来说,要实现对中南半岛的开发并不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但恰恰这个看似不重要的因素却是穿越者们最为重视的一点——他们选择来到这个时空,就是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利益,乃至能够传承后世的英名与财富,而时间,就是制约他们成就高低的最大障碍。

每个穿越者都想要在自己老去之前看到海汉政权屹立在世界东方那一天,而实现这个目标将需要若干年的奋斗,如果能够在向外扩张势力范围的每一步都省下一年半载的时间,那么他们或许还有机会在自己的壮年就看到海汉的崛起。

在中南半岛建立据点,是未来海汉势力南下争夺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黄金水道地段的必要跳板,控制了这几处咽喉要害之后,海汉就可以腾出手来慢慢在南海划出一个势力范围,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海上专属经济区,控制住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必经航道。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海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甚至要做好爆发大型战争的准备,像荷兰、西班牙之类的西方老牌海上强国,可不会因为海汉的出现而自觉地退出远东地区。地区新老势力的兴衰交替,势必会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只有武力才能决定这些地区的最终归属。

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或许是五年,或许是八年十年,但如果有机会将这个过程缩短一些,那么即便是有一些风险,也是值得去承受的——陶东来的观点便是如此,如果在南方四港的开发当中引入安南官方的力量有助于缩短建设过程,那对于时间宝贵的穿越者来说就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案了。

施耐德等人轮流分析说明了其中的利弊之后,在这个大方向上就没有人再作出质疑了,毕竟能够早日实现海汉崛起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为此作出一点利益上的牺牲和让步也是合理的选择。

大方向敲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各种操作细节上的讨论了。海汉在此之前已经在安南地区开发了黑土港、涂山港和永安港三处港口,对于地处海外的港口开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过南方四港的租界区域要明显大于涂山和永安两处港口,金兰港所划定的开发区甚至超过了北方的黑土港,操作起来还是会具有相当的难度。

在商务部门敲定了大致框架之后,海汉将派出使者造访升龙府,向安南朝廷提出正式的合作提案。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上半年就可以开始在这四处港口实施建设工程。

不管旁观了这部纪录短片的看客们心中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执委会让宣传部门加班加点剪辑出这部片子的目的已经算是达到了。因为没有更加直观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些看客们会在口耳相传中加上很多自己的主观看法,再经过若干道的添油加醋,等消息传开的时候,海汉民团差不多就会被神话成不可战胜的天兵天将了。

不过在海汉民团出征的这段时期,大本营的各项工作也并没有停下来,海汉的辖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向外部扩张。在今年前三个月,民政部从大陆地区引进移民共计六千五百余人,从安南引进移民三千三百余人,加上其他通过各种途径自行来到三亚的人员,1629年第一季度的人口增长已经破万。

目前执委会治下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三万,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已取得了海汉归化籍。虽然执委会口头上承认双重籍贯的存在和有效性,但毫无疑问有相当多拥有归化籍的人员已经逐渐抛弃了“大明国民”的身份。特别是出身山区的黎苗两族和来自安南的外族人口,对于新身份的认同度都非常高,对他们来说,海汉才是一个强大的,值得依靠的政权,至于大明或是别的什么的政权——对不起,民众都从未感受过这些政权所带来的福利,只有无穷无尽的赋税和劳役而已。

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那些因为灾荒、战乱才辗转来到三亚的难民来说,执委会治下的这种管吃管住还管生老病死的社会制度简直就是天堂。对一部分人来说这里不允许私人买卖土地的政策固然是一个遗憾,但好在执委会的治下可不仅仅只有靠土地生存这一条路,有太多的工作岗位可以让民众们用劳动来换取所需的生活资料。只要取得了归化民的籍贯,民众的生活水平就不仅仅只是挣扎在生存线上而已了,他们可以从早期加入海汉体系的老归化民身上看到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希望,甚至有机会从治于人的劳力者进化为治人的劳心者。

海南岛南部包括崖州在内的地区一直就处于地广人稀的状况,加上前期招揽的归化民背景出身以贫苦大众占据多数,这两个条件让执委会在推行原本被视为大难题的土地政策时并没有遭遇到太多的抵触,而外部一些试图与执委会抗争的民间势力,也在尚未形成气候之前就被民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拔除掉。而唯一可以为地主阶级撑腰的大明地方官府,如今早就成了海汉执委会的代言人,自然也不会跳出来跟执委会这个全岛最有势力的大地主作对。

正是有了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政策为基础,执委会才能够组织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从而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入到制造业、商业和服务行业当中,让三亚提前若干年进入到近代工业社会的氛围。

随着三亚内河港的逐步投入使用,被三亚港和胜利港两处港口带动起来的海上贸易也越发繁荣起来。执委会为三亚地区所制定的自由港政策在执行了近两年时间之后,已经吸引了大批的大明海商将交易地点从大陆的广州逐步转移到三亚来。在这里不但能买到自西方的各种商品,更重要的是海汉商品的原产地,可供挑选的余地远比广州更大,并且还可以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来进行交易。在三亚没有高昂的抽税,没有异族的欺凌,远比马尼拉、巴达维亚这些番鬼做主的港口要好得多。

海汉银行日渐成熟的金融制度也为三亚地区的海贸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贸易量较大的海商们只需揣着一张海汉银行开具的银票就可以漂洋过海,不会再因为在外面带着成箱的金银而担惊受怕。如今除了广州之外,在惠州、潮州以及福建的漳州,都已经开设了海汉银行的分理处,可以为当地的客商提供通存通兑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的海商开始习惯于使用海汉银行的银票,甚至在某些关系熟络的商人之间,可自由转让的不记名海汉银票已经初步具备了货币支付的能力。

这个意义可就比辖区内使用的流通券大多了,流通券的作用更多的是让金融部门控制本地的经济规模和物价水平,属于强制性的金融措施。而银票开始在外部具有支付能力,并且其可靠度是来自于用户的自行认可,那就代表着海汉银行的信用已经足以开始从大明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海南岛的建设大业中来。至于如何吸纳更多的资金,“琼联发”一年来的运作已经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目前“琼联发”在三亚所投入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年前成立时的十几万本金,施耐德最近一次提供的数据是四十二万元,其下涵盖了二十多个投资项目,包括基建、水利、交通、粮食、香料、蚕桑、造船、运输、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而其中见效较快的基建、香料、运输等项目已经开始有了可观的盈利。股东们也早就把当初的种种顾忌抛在了脑后,如今只要商务部这边推出什么新的项目,“琼联发”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认购了再说。不过在“琼联发”的投资仍然方兴未艾的时候,以施耐德为首的商务首脑们已经在策划新的投资区域了。

“这是从陵水送来的琵琶蟹和鸡腿螺,据说是当地特产,各位今天有口福了。”陶东来招呼众人道:“动筷子,大家边吃边谈!”